教師姓名

課程名稱

中文概述  

王瓊馨

3.中國仕女畫欣賞

本課程由歷代仕女畫的賞析,嘗試分析其分界點,及其歷代女性形象的風格轉變,更有意義的是:藉以瞭解中國知識分子在建構他們對中國繪畫的形象時的思考方式。本課程嘗試檢討其中所可能產生的獲得與缺點,以供後來學子對傳統繪畫的理解,實際反映自我的文化形象。

 

方文慧

3.生命教育

生命教育(Life Education)課程中主要探討探討對宇宙、生命及人的關懷為主要的生命哲學,以追求真理的人生目標為主要課程架構與描述。

探討「人與自己、人與他人、人與社會、人與自然環境、人與生命」之生命教育等議題。並帶領學生於校外執行「正向生命成長人物訪談」與「社會服務課程」之實作方式,引領學生思考生命存在的價值,體驗生命多元與豐富的意義,幫助建立積極正向的人生、超越生命的限制,開展個人的生活智慧、追求生命「向上向善」的意義與價值為目標的內化課程,以擁有美好的生命。

方文慧

3.生涯規劃 (遠距教學)

生涯是個人一生中於家庭、學校、職場與社會上各方面所從事的活動與經驗的總和。而生涯發展是需要跨越整個人生,且連續不斷的歷程。在此個人生涯的歷程中,將逐漸形塑個人獨特的生活形態。本生涯規劃(Career Development)課程,以引領學生思考生涯規劃與存在的價值,體驗生命多元與豐富的意義,並輔導學生於心理、社會、教育、體能、經濟和機會因素等綜合考量,以形成個人終其一生的發展歷程。幫助建立積極正向的人生、超越生命限制,開展個人的生活智慧、追求真善美的向上向善之意義與價值,以擁有美好的生活。

柯明光

3.青年心理學

本課程在研究青年的心理世界。研究青年人的心理,可以使他們的長輩或父母知道孩子的世界,進而真正的了解他們,使得所謂的「代溝」能夠消失無形。

課程內容:導論、身體的發展、家庭關係、同儕關係、性愛和性行為、自我概念

楊斐芬

3.性別與文化

文化已是一個全球性的問題,文化研究堂堂邁入多元文化主義觀(Multi-Culturalism)的時代,而性別正是多元文化的一環。我們的教學不僅要學生建立自己的主體性,熟悉自己的身體、自己的文化,同時有更多的機會瞭解世界不同文化底下所建構出來的性別世界,以尊重、同情、諒解的襟懷,解消種族、宗教、社會、階級、年齡、性取向的成見,達成自己的性別認知與成長,並且能夠欣賞與學習和不同性別差異的存在者共存共榮,並促使自己在身體情感、情緒等方面的運作與互動,以建立自己的人生哲學,作為一切行事的準則與動力。本課程試圖從文化的視野理解兩性問題的變遷,包括從社會學、醫學、家庭、政治、心理、文學、哲學等不同面相去鋪陳性別差異如何在文化建制中被型塑和表現。每個單元依其性質,分別規劃分組討論、專家進行專題演講或電影賞析,以不同的學習平台,提供學生多元學習的機會。

楊仲源

3.中國城市風情與文化

本課程所要討論的城市乃由適合居住及具綜合競爭力之城市中挑選,如英國經濟學人2012年3月所發佈調查天津經濟競爭居全球之冠(工商時報,2012-03-15),而廈門則有全大陸最溫馨之稱,而在挑選時,恐多半為沿海城市,又加入了最後升格之直轄市重慶,及古都西安。故選出華北的北京、天津,華中的上海、南京,華南的廣州、廈門、深圳,西部的西安及重慶。

其次以中國城市文化導覽為範圍,挑選城市美食、城市建築、城市工藝、地方戲曲為探討主題。

楊仲源

3.兩岸經貿與大陸投資

1.政府開放兩岸交流之經過與背景

2、政府大陸經貿政策之演變與民間投資行為

3、兩岸經濟互賴與戒急用忍政策之回顧

4.加入WTO後大陸經貿政策及兩岸經貿關係範

5兩岸傳統產業投資介紹

6兩岸科技產業投資介紹

7大陸投資環境概說

8 大陸投資環境之轉變

9 兩岸經貿之挑戰與危機

 

魏美娟

3.性別與社會

2004年性別平等教育法實施後,性別平等教育正式法制化,各校藉由每學期至少四小時的性別平等教育相關課程或活動的實施,大部分大專校院學生已具有基礎性別平等概念。因此在性別議題選定後,本課程選定五項性別議題作為主要教學範圍,選定此項教材原因乃授課主要分布各個領域之技職體系學生。因此,於規劃課程時,能夠配合各系特色與專長規劃適合發展的性別課程,分別為「性別與空間」、「性別與媒體」、「性別與企業」、「性別與環境災害」、「性別主流化與性別影響評估」等。希望未來在專業領域發展過程中能夠具有性別觀點,進而實現性別友善的社會。

張展源

3.美學概論

本課程主要向學生介紹「美學」(Aesthetics)的兩個主要領域:美的理論(theory of beauty)以及藝術哲學。美學一詞的英文是從希臘字aisthesis而來,意指從感官而來的感受、知覺、判斷等等,有別於理智(intellect)所做的純粹的數學上、哲學上、邏輯上的認知判斷,因此西方的美學理論中還包括對「崇高」(sublimity)概念的討論,因為這個概念也是與人的感受性很有關連。西方美學一直到黑格爾之後才從「美的理論」的討論重心轉移到「藝術哲學」的討論上。而許多二十世紀的「美學」課程的教科書幾乎只剩下討論藝術的相關問題而已了。本課程希望能對學生的美感鑑賞以及藝術品的欣賞能力能有所提升。

陳美惠

3.自我探索與口語表達

本課程旨在協助學生認識自己、提昇口語表達的能力。透過一系列自我探索與口語表達技巧的練習活動,激發學生內蘊的潛能,建立正向的人生態度與溝通技巧,開展圓滿人生。

吳季霏

3.現代生死學

生與死是同一件事的兩面,是我們的整個生命。生死學教育的課程絕非單看死亡本身,也絕非由認知層面出發,他應是我們一生所努力朝向的生命圓滿目標。生死教育觀念即是如何產生對生命整體的認知,使人們對『過去』做正確的解釋,對『現在』做合理的判斷,同時又對『未來』有所展望。所以本課程的設計,首先從『死亡學』和『死亡教育』談到自殺、安樂死及死亡前之心理轉變階段等等問題,以上所強調的是死亡之尊嚴的維護;接著,運用宗教學方面的知識,分別討論基督教、印度教、佛教及儒道二家對生死的看法,以及各宗教、各哲學超克死亡的辦法;最後提出對臨終的關懷與生命的安寧之道,及如何讓生命圓滿,更進而讓生死兩相安。

林友棻

3.音樂的認知與欣賞

音樂、藝術教育有助於生活品質的提升。本課程藉由音樂欣賞與吟唱來認識本土與他國的音樂,期許學生能成為「對人有愛、對土地有情」的年輕人。

課程內容:台灣歌謠、客家歌謠、原住民歌謠、校園民歌、台灣的學院派作曲家、西洋音樂。

林則雄

3.悲劇、悲劇性與音樂

本課程旨在提升學生對西洋古典音樂中的文化屬性之認識,討論蘊含於悲劇中之西洋文化的基本價值,透過傳說、神話、民間文學、尤其是古希臘傳統中的悲劇之討論,了解其價值如何表現在西洋音樂作品。這樣的價值不僅顯著地體現在回歸與發揚古希臘文化為初衷的文藝復興時期,乃至巴洛克時期的文藝創作(當然包括音樂)的表達之中,這樣的悲劇性筆意也瀰漫在舒曼(Robert Schumann)、布拉姆斯(Johannes Brahms)等德國浪漫派,尤其是華格納(Richard Wagner)以日耳曼神話為題材的樂劇中。簡單的說,威爾第(Giuseppe Verdi)的歌劇更是少不了悲劇性題材。簡言之,不了解悲劇,無以透徹瞭解西洋藝術音樂傳統中的重要結構組成。

這個課程包括以下幾個重要主題:

  1. 悲劇的基本概念與內涵─試圖透過悲劇英雄形象與悲劇傳統觀下命運之力間的交互關係之探討,理解其基本概念與內涵。
  2. 音樂形式與悲劇─西方音樂傳統中的重要作品,或以或不以傳統悲劇為題,透析其內蘊的悲劇情結,其中尤其是歌劇的形式在產生的初期受到文藝復興回歸希臘精神的運動之影響甚鉅,將做為討論重點。

悲劇精神中所體現的英雄形象與西方社會基本價值與形構有著高度相關,在西方社會自中古時期歷經長期的基督教化後融入了救贖的觀念。我們試圖從音樂、文藝創作,如:Faust《佛斯特》、Othello (《奧泰羅》)、 Tristan Und Isolde《崔斯坦與

  1. 伊索德》等等,以至於後期大眾化口味的Turandot《杜蘭多》、Madame Butterfly《蝴蝶夫人》談到西方社會的社會意識、型態與通例。這些文化表現可從當今西方社會文化慣習中窺見一二。西洋歌劇傳統中的大歌劇,更名為所為嚴肅歌劇,所謂嚴肅者是相對於喜劇型態的小歌劇,也就是以悲劇為題材,以從人生的糾結、對命運的抵抗,乃至自我毀滅的不幸中理解生命與體現人的價值。

西洋音樂發展至今,歷史綿長,才人輩出,透過殖民主義傳播到全球,衝擊被殖民地區的音樂發展。藉由了解這一個世界性影響力的音樂風格,了解西方文化根本價值(此指悲劇)自近代以來對非西方世界現代化所產生的意義。從東西方美學的角度,探討本質不同之

李孟君

3.文化與民俗-彰化人文風情

民俗與文化乃是一民族國家的生活習俗、典章制度、地理環境、宗教信仰、神話傳說、民族精神等綜合產物,建國科技大學的學生來源以彰化為大宗,對於這塊土地的風土民情,我們應有更深入的認識,而且彰化是一古城,所謂「一府二鹿三艋舺四寶斗」,它有著豐富的古蹟建築、民俗工藝、鄉土文學、飲食文化、特色產業,待我們去探索。在教學的設計方面更是多樣化,除了教學簡報外,還輔以網頁、講義講授、分組報告、田野調查、專家演講及民俗藝師之示範說明,讓學子們可以在最短的時間內,吸收最完整的資訊,培養對鄉土文化的熱愛,並訓練同學蒐集資料、採訪與撰寫報導文學之能力。

劉啟民

3.科技倫理

隨著各領域科技的蓬勃發展,「倫理」對於「科技」的重要性已經或逐漸受到各領域人士的重視,也發展出了各領域相關的專業倫理守則;另一方面,「科技」與「社會」間有關政治、歷史、性別及文化等的關連,也吸引了諸多學者投入研究及教學;而「倫理」作為「社會」中共同價值觀的認知亦已廣為人知。基於以上所述,「倫理」、「科技」、「社會」兩兩之間均有緊密的互動,本課程擬將此三者間互相型塑、彼此影響及共同建構的緊密關係,以主題探討的方式進行授課

林育瑩

3.圖書館資源利用與網際網路

本課程最主要目的為教授學生瞭解圖書館之功能、服務內涵、資訊資源利用、以及資訊檢索方法,故結合圖書館/資訊運用與研究報告、讀書計劃寫作的課程。課程設計分成圖書館資訊運用、網路資源利用培養報告撰寫能力、論文格式與圖書館服務學習,希望培養學生在終身學習社會中有獨立學習及研究能力。

葛珍珍

3.人際關係與溝通

人際關係是生活中影響我們社會適應的重要關鍵,許多人都會發現:專業知識不必然是成功的唯一標準因此人際關係及溝通的技巧,是大學生非常重要之通識課程。本課程之特色為: 1.了解人際關係與溝通之間的密切關係及其在現代社會中的重要性。 2.分析人際之間的衝突、誤會與學習化解之道。 3.透過課程學習,培養溝通智慧,加強人際關係技巧,改善與人的相處,進而促進個體的自我了解與發展。

葛珍珍

3.領導與管理

本課程的目的在提供學生有關組織領導與管理的知識。近年來,社會經濟環境的快速變遷,公私部門均致力於組織運作的轉型,然而組織的轉型需從領導與管理方面做起。無論管理階層與部屬皆需在領導與管理的觀念知識上有深層的瞭解,才能為組織帶來新的契機並型塑組職文化,以激勵組織成員共同向組織的目標邁進。。